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璐 聂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11月21日,学校在产教融合中心报告厅举办了“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暨“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创新形式:思政课堂迎来“特别讲师”
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思政课的讲授模式,特邀四位来自六安市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及一位优秀青年工匠代表担任“特别讲师”。他们之中,有在十米车厢传递城市温暖的公交驾驶员张继菊,有数十年如一日倾情养老事业的全国劳模汪河池,有危难时刻屡次挺身而出的退役军人李国辉,有带领数万人投身公益的“爱心妈妈”王芳,还有秉承工匠精神、奋战在智能制造一线的优秀毕业生金志飞。
这些“讲师”没有高深的理论阐述,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分享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的真实故事。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的注脚。
价值引领:榜样力量激发青春担当
“原来道德模范不是遥不可及的新闻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一位在场学生感慨道。宣讲过程中,模范们真挚的情感、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从张继菊对“爱岗敬业”的执着坚守,到汪河池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的现代践行;从李国辉18年志愿服务的“挺身而出”,到王芳全家携手公益的“小家传大爱”;再到金志飞以工匠精神为“中国智造”贡献青春力量……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德”的内涵变得可知可感,让“行”的力量直抵人心。这堂思政课,成功地将价值引领具象化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与故事,激发了广大学子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内生动力。
育人实效:“大思政”格局的生动实践
此次“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一次重要探索。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邀请先进典型走进校园,旨在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的“最后一公里”,让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活动现场,师生互动频繁,气氛热烈。许多学生表示,这堂课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个人价值唯有融入国家发展和时代潮流方能彰显,个人梦想唯有通过不懈奋斗和奉献社会才能实现。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创新了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更展现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上一条:经贸管理学院师生在2025年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物流服务师”赛项喜获佳绩
下一条:凝心聚力展风采 全胜夺冠铸荣光——经贸管理学院斩获校第三届教职工3×3篮球赛冠军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169 | 皖ICP备05011237号-3 版权所有©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梅山中路56号
联系电话:0564-3383152(党政办)、0564-3384000(招生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