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 | 2022年第10期学院团总支参学情况

作者: 时间:2022-05-0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广大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踏上了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下,一批批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奔向朝鲜战场、冰雪长津湖、鏖站上甘岭。出国作战的志愿军中青年指导员近70%,战斗连队中青年达到80%以上,战斗英雄中50%以上为青年人。无数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以钢铁精神和血肉之躯彻底粉碎了西方侵略者的一切图谋。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铺开一场大规模的建设热潮。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超过13.5万青年参与。在“急、难、险、重、新”的工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激励着一代代青年踊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开展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广大青年“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掀起一场大规模的青年志愿垦荒运动。建设新中国最离不开的是科技。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专家学者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我国核事业起步之初,许多海外留学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纷纷回国投身祖国的核事业发展。邓稼先、程开甲、郭永怀、彭恒武、朱光亚、王淦昌…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这些青年科学家用“我愿以身许国”的豪言壮志,践行对国家许下的誓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青年是艰苦奋斗的一代、乐于奉献的一代、理想闪光的一代。他们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压力下,在百废待兴的困难挑战中通过艰苦奋斗扭转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精神。接续奋斗、永远奋斗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青春赞歌。

下面将第十期学习情况公示如下:

版权所有: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梅山中路56号 邮编:237011